过敏症
过敏症是身体免疫系统对一些原本通常对身体无害的物质(致敏源)产生过度的反应。人们可能会吸入、进食、注射或接触到致敏源。过敏症有很多种类,包括有异位性过敏(鼻敏感、濕疹、过敏性結膜炎)、食物敏感(通常由鸡蛋、奶制品、海鮮和果仁类食物引起)、昆虫刺螫过敏、药物敏感(通常由青霉素类抗生素和疫苗引起)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过敏(花粉和塵蟎過敏)。
过敏症征状包括流鼻水、打喷嚏、眼睛痕痒、流眼水、皮肤痕痒、出疹、以及嘴唇、面部或舌头肿胀等,而更严重的反应包括喉咙和气管肿胀、喘鸣和失去意识。
治疗
处理过敏的最有效方法是避免接触致敏源。如果你不能避免接触致敏源,就可能需要用药物纾缓征状。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包括抗组织胺、皮质类固醇、通鼻塞药和孟鲁司特。这些药物有很多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吸入剂、外用乳膏 在香港,大部分口服抗过敏药物都在注册药行或药房售卖。但是,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你应向你的家庭医生或医护人员征询意见。
口服抗过敏药物
(i) 抗組織胺
你的身体在抵御有害物质入侵时会释放組織胺。如你患有过敏症,你的免疫系统会把致敏源视作有害物质。組織胺会引起发炎,特点是小血管扩张和有关部位周围的皮膚或組織肿胀。抗組織胺能拮抗組織胺的作用,故能舒缓敏感症状。口服抗过敏药物用于治疗多种过敏症,包括过敏性鼻炎(口服抗过敏药物能減少流鼻水和打喷嚏,但通鼻塞的疗效通常较轻)、蕁麻疹、眼睛和皮膚痕癢(濕疹和結膜炎)。口服抗过敏药物也适用于预防蕁麻疹和治疗药物敏感。
抗組織胺这個名词是指能够拮抗組織胺-1受体的药物,分为第一代抗組織胺(具鎮靜作用)和第二代抗組織胺(不具镇静作用)。
(a) 具镇静作用的抗組織胺
具镇静作用的抗組織胺属于较舊类型的抗組織胺,特点是具有镇静作用和抗毒蕈鹼作用。典型的例子包括溴苯那敏、氯苯那敏、桂利嗪、賽克利嗪、賽庚定、苯海拉明、異丙嗪和苯丙烯啶。
这些抗組織胺的鎮靜作用各不相同,会引起轻微的睡意至深度的睡眠。苯海拉明和異丙嗪具有较强的鎮靜作用,适合用作短期鎮靜。苯丙烯啶通常用于增加食欲和体重。
(b) 不具镇静作用的抗組織胺
不具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包括西替利、地氯雷他定、非索那定和氯雷他定。这类较新类型的抗組織胺难以滲透入中樞神经系統,因此一般较少或不会引起睡意。
(ii) 皮质类固醇
口服皮质类固醇只限用于治疗嚴重的过敏症,例如对于采用標标准治疗方法但没有疗效的嚴重蕁麻疹和嚴重抗藥性濕疹。
(iii) 通鼻塞药
通鼻塞药可通鼻塞,因此能舒緩过敏性鼻炎和花粉熱的徵狀。这类药物可減低鼻腔內血管肿胀,因此能令呼吸更为顺畅。但是,使用通鼻塞药超过七日会引起反弹性鼻充血。因此,通鼻塞药不建议经常或长期使用。常用的通鼻塞藥有偽麻黃鹼和去氧腎上腺素等。
(iv) 孟魯司特
孟魯司特属于白三烯拮抗剂,用于治疗過敏性鼻炎。孟魯司特阻断細胞(包括肥大細胞和嗜酸性白血球)释放强效的致炎物质,因此能改善过敏性鼻炎的徵狀,包括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和鼻子痕癢。
口服抗过敏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和注意事項
服用抗过敏药物一般须知
- 一些抗过敏药物可令人有睡意或影响警觉性。如你服药后有睡意或警觉性受影响,便不应驾驶或操作机械。
- 你应知道正在服用的药物名称及剂量,并留意可能引致的副作用。
- 服药时不要饮酒,因酒精会增加抗组织胺药物的镇静作用或增加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 高血压、青光眼或哮喘患者,在服用抗过敏药物前,应征询你的家庭医生或药剂师的意见。
- 抗过敏药物不能根治过敏症,而只能纾缓过敏征状。如你知道你会对什么东西产生敏,处理这种过敏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接触致敏源。
与你的家庭医生和药剂师沟通
征询你的家庭医生或药剂师的意见,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方案。使用非药用产品或其他方法也可纾缓你的过敏症,例如:
- 使用非药用沐浴油,可缓和皮肤敏感征状;
-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纾缓鼻敏感征状;
- 戴上手套或使用皮肤保护药膏,以避免皮肤因直接接触致敏源而引起接触性皮炎。
由于其他药物可能会与抗过敏药物有相互作用,而且某些疾病可能须采取特别预防措施,因此,你应告知你的家庭医生或药剂师有关你正在服用的药物及医疗记录。
如你怀疑身体出现的副作用与你服用抗过敏药物有关,而且情况持续并影响你的日常生活,你应征询你家庭医生的意见。
在服用任何其他药物或保健产品前,应先向你的家庭医生查询,因这些产品可能会影响抗过敏药物的疗效或令药物产生更多副作用。
药物的贮存
抗过敏药物应存放在阴凉及干燥的地方。除非药物标签上列明,否则抗过敏药物不应贮存在雪柜内。此外,抗过敏药物应妥善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以防止儿童误服。
来源于: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