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類固醇消炎藥是一組具有鎮痛(止痛)、消炎(減低一種身體出現發紅、腫脹、疼痛及灼熱的反應)及退熱(降低體溫)功效的藥物。


非類固醇消炎藥透過干擾身體內的某種稱為環氧合酶 COX的酶而發揮其功效。COX控制一種稱為前列腺素的化學物質的生產,而前列腺素負責體內很多細胞反應及病理生理過程。


COX COX-1 COX-2 兩種類別。COX-1在胃腸道中可保護胃部免受胃酸傷害,而在血液中則負責血小板的聚合。COX-2主要負責調解導致疼痛和發炎的前列腺素的釋放。此外,當前列腺素釋放至腦部時,則會引致發燒。


非類固醇消炎藥的分類


針對不同類別的COX的非類固醇消炎藥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藥效及副作用。根據它們所針對的COX類別,非類固醇消炎藥可分類如下:


- 非選擇性的非類固醇消炎藥– 抑制COX-1及COX-2的活性


- COX-2抑制劑– 只會抑制COX-2的活性。 由於不影響COX-1,此類型的藥物引致胃出血的風險較低。


常見的非類固醇消炎藥


在香港常見的非類固醇消炎藥包括:


- 非選擇性的非類固醇消炎藥– 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酮洛芬(苯酮苯丙酸)、酮咯酸、甲芬那酸、萘普生及吡羅昔康;


- COX-2抑制劑 – 塞來考昔及依託考昔


大部份常用的非類固醇消炎藥(如雙氯芬酸片劑和甲芬那酸膠囊)須經醫生處方才可在藥房配發。 而有些非類固醇消炎藥(如布洛芬藥片) ,則毋須醫生處方亦可在註冊藥房由註冊藥劑師監督下購買。


阿士匹靈


阿士匹靈是一種已研制過百年的非類固醇消炎藥,以往亦曾被廣泛應用。然而,基於其副作用及其他類同藥物的出現,現時阿士匹靈主要是以低劑量用於高風險的病人,以預防血小板的聚合。


血小板對止血很重要。然而,對於曾有中風、心臟病、高血壓或糖尿病的病人來說,血小板的聚合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病及腦血管病的風險。低劑量的阿士匹靈可用於此類高危病人,以預防他們出現血栓,如心肌梗塞及中風。


十六歲以下的兒童服用阿士匹靈,可引致一種嚴重及可致命的情況,稱為雷爾氏綜合症。因此,十六歲以下的兒童是不應服用含阿士匹靈的制劑。


雖然阿士匹靈是一種非處方的藥物,但並不建議非高危人士慣常地服用低劑量以預防血栓,因其風險(如出現胃潰瘍及內出血的風險)遠超過治療所得效益。


臨床用途


非類固醇消炎藥的三大用途包括:


- 舒緩溫和至中度的疼痛


- 減低急性及慢性發炎


- 退燒


非類固醇消炎藥有不同的劑型,包括口服劑(如藥片、膠囊及藥水)、外用劑(如凝膠劑、膏劑及塞劑)及注射劑。


單一劑量的非類固醇消炎藥與對乙醯氨基酚有相若的鎮痛效能。定期足量的使用則具有持久的鎮痛及消炎效能,特別適用於治療與發炎有關持續性的疼痛。此外,非類固醇消炎藥用於治療其他痛症,如背痛、軟組織病症,也有一定的效益。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會導致關節發炎的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或會出現關節疼痛及僵硬等症狀。非類固醇消炎藥能舒緩受影響關節的疼痛及腫脹,但並不可以減慢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情進展。


副作用


非類固醇消炎藥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取決於所使用的藥物種類、劑量和療程的長短。一般而言,一般而言,COX-2抑制劑引致胃部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較非選擇性的非類固醇消炎藥為低,但出現心臟副作用的風險則相對較高。長期或服用高劑量非類固醇消炎藥的人較易產生不良反應,而副作用亦較常出現於年長患者。患者應向醫生咨詢最妥善的治療方案。


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腹瀉、便秘及食慾下降。非類固醇消炎藥也可引致水腫。


較少見的不良反應包括:


- 頭痛、頭暈、神經緊張、抑鬱、倦睡、失眠及眩暈


- 長期服用高劑量非類固醇消炎藥可輕微增加出現血栓如心肌梗塞及中風的風險,此等風險在使用COX-2抑制劑時尤其明顯


- 延長出血時間


- 患有哮喘或過敏症的病人對非類固醇消炎藥較易有過敏反應,可能出現嚴重的皮膚反應及血管性水腫


- 在罕見的情況下,尤其是用於那些本身已有肝臟或腎臟問題的病人時,非類固醇消炎藥可能會影響肝臟及腎臟的功能


對不同組別病人的注意事項


懷孕婦女


在懷孕期間不建議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從懷孕第30周起,更不應服用任何非類固醇消炎藥。


哺乳婦女


除非醫護人員認為治療對你與寶寶利多於弊,否則在哺乳期間並不建議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


生育年齡的婦女


長期服用某些非類固醇消炎藥(如雙氯芬酸,甲芬那酸)或會降低女性生育能力,但停藥後情況是可以改善的,故不建議正嘗試懷孕的婦女服用此類藥物。


長者


由於長者較易於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後出現副作用,所以應謹慎用藥。


腸胃潰瘍或出血的病人


正患上腸胃潰瘍或出血的病人,不應服用任何非類固醇消炎藥。曾有腸胃出血、潰瘍或穿孔的病人,尤不宜服用吡羅昔康、酮洛芬及酮咯酸。


心血管病和腎病的病人


在罕見的情況下,非類固醇消炎藥可損害腎臟和心血管系統(因此,一般不建議有患上心血管或腎病潛在風險的病人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此外,嚴重心臟衰竭的病人亦不應該服用任何非類固醇消炎藥。


哮喘病人


哮喘病人應小心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因某些哮喘病人於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後,哮喘症狀可能惡化。


醫生或藥劑師在考慮過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的風險和效益後,將選用最適當的劑型和劑量,病人應遵從醫生或藥劑師的指示用藥。


如何減低非類固醇消炎藥的副作用


非類固醇消炎藥被廣泛使用於治療許多不同的疾病和情況。若遵從醫護專業人員的監督下服用可避免出現嚴重副作用,又可達致理想的治療效果。在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前,應先咨詢你的醫生或藥劑師,這對長期或以高劑量服用的人士尤其重要,因你對藥物的反應須受密切監測。


與醫生溝通


- 非類固醇消炎藥必須在醫護人員監督下使用


- 應向醫生尋求最好的治療方案。有時候,採用非藥物治療和服用一般藥如對乙醯氨基酚可得到相同的功效。外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可以有效地治療短暫或局部疼痛。醫生或會因個別情況選用某些較少引發特定的副作用的非類固醇消炎藥


- 由於非類固醇消炎藥可能會與其他藥物有相互作用,而某些病人亦須於用藥時格外小心。你應告知你的醫生你正在服用的藥物及醫療紀錄


- 如你正懷孕或在哺乳期間,應告知你的醫生或藥劑師


- 若出現任何懷疑與非類固醇消炎藥有關的副作用,如胃痛和血壓高,你應立刻求醫


- 應遵照醫生的指示定期覆诊

服用口服非类固醇消炎药

- 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口服非类固醇消炎药。一般来说,药物应与牛奶或食物同服。若病人不能忍受肠胃副作用,医生可能会处方肠溶剂型的药物,或改变药物剂型以减少如消化不良等症状。

- 如果你需要长期口服非类固醇消炎药,你患上胃溃疡和出血的风险会增加,你可能会获处方保护胃部的药物。

生活习惯的调节

- 建议你避免吸烟及饮用大量酒精饮品,因为这可能会增加你患上胃溃疡的风险。

药物的贮存

药物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除非在药物标签上列明,否则药物不应贮存在冰箱内。此外,应妥善保管药物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以防止儿童误服。

使用保健产品须知

坊间有不少宣称适用于痛症的保健产品,不少患有急性或长期痛症的病人会服用这些产品,以图缓解痛症。他们有时会从本地或外地购入此类产品

卫生署过往曾收到有市民因服用这些产品而感到不适的个案。有些病人在服用后出现了库兴氏综合症的症状,如体重增加、满月脸、毛发长于四肢、脸部和背部或什至高血压及高血糖。这些产品经化验后证实掺杂了皮质类固醇。

如有任何不适或疾病,病人应与医生合作,并按照他们的治疗方案来控制病情。在没有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自行服用保健产品,不但可能影响病情,也可能会导致疾病,甚至因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引致危害性命的后果。市民在服用任何保健产品前,应先咨询家庭医生、药剂师或医护人员的意见,不应胡乱相信保健产品所宣称的效能图以控制病情。




来源于: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03.html